广州日报登报平台、保护个人信息要守土有责
 广州日报登报平台
 
据报道,2021年人民法院严惩窃取倒卖身份证、通讯录、快递单、微信账号、患者信息等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,审结相关案件4098件,同比上升60.2%。
 
  多年来,社会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花样百出,从不熟悉到熟悉、从少见到常见,已见惯不怪,但当看到“同比上升60.2%”这个结果时,仍然令人惊诧。
 
  从前,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不力,经常受到不法分子侵害,可以把责任推给法律不完善、无法可依,今时今日,情况完全不同。近年来,立法工作从存量上着眼,修正相关法律,出台刑法修正案(九);在增量上着力,出台民法典、个人信息保护法、数据安全法。从不同方向“包抄”“合围”,一个覆盖公民个人信息收集、存储、使用、加工、传输、提供、公开、删除等全链条、全方位的法律体系业已成形。尤其是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,共8章74条,进一步细化、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,被寄予善治厚望。此等语境下,相关案件呈现大幅上升态势,显得尤为刺眼。
 
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屡屡“破防”,成因复杂。提纲挈领,无非有四。其一,“鼠辈”太狡猾,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层出不穷,令人防不胜防。比如,去年有一款所谓的“颜值测试”App上线,一些用户抱着好玩心态下载、试用,结果对方在短短几分钟内将用户手机里的照片全部盗走,照片上的大量敏感信息就这样泄露无遗。其二,“内鬼”太厉害,他们是海量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“元凶”。从公安部门每年公布的相关案件来看,“内鬼”作案占了多数,而且几乎遍布所有行业。其三,“猫儿”不给力,让“鼠辈”横行。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,要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,要跑在前面,不能输给他们。其四,“韭菜”太随意,一些人明知有泄露风险,在交出个人信息时仍然毫不犹豫,“勇气可嘉”,警惕性不足。
 
  相关案件同比大幅上升,昭示防范、打击此类犯罪任重而道远,与公民个人信息相关的各方都要守土有责,执法者尤其要有所作为。